閱讀材料,回答問題。 材料一? 秦統一后,由政府統一鑄造通行全國的??????? ,叫“半兩錢”,其重量正好是半兩。秦以前的其他貨幣均被廢除。漢武帝大一統收回地方的鑄幣權,統一鑄造錢。 材料二? 今亡(逃亡)亦死,舉大計(發動起義)亦死。等死(一樣的死),死國(意為推翻秦朝,奪取政權)可乎? ——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 (1)你認為材料一中的橫線上應該填寫的內容是什么? (2)嬴政統一六國后,為加強中央集權在中央設置了哪三個官職,分別掌管國家的行政、軍事和監察大權?地方采取什么制度? (3)為了抵御匈奴,修筑了哪一舉世聞名的工程? (4)材料二中所說的歷史事件是什么?請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該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。
仔細觀察如圖,回答問題。 (1)請分別寫出戰國七雄中地理位置最東、最南、最西諸侯國的名稱。 (2)根據圖片及所學知識,指出戰國時期政治上的主要特點。 (3)最后完成“掃六合”的是哪個諸侯國? (4)據史書記載,西周初年有800個諸侯國,春秋初年還剩170多個,戰國初期還有十幾個諸侯國,到公元前21年,實現了“四海一”。這一歷史現象反映了我國歷史發展的什么趨勢?
材料分析題 材料一? 商鞅舌戰圖 材料二? 公孫鞅日:“治世不一道,便國不法古。” 材料三? “(新法)行之十年,秦民大悅,道不拾遺,山無盜賊.家給人足。民勇于公戰,怯于私斗,鄉邑大治。” 請回答問題 (1)材料一中的人物生活在什么時期?他主持進行了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什么事件?是在哪國進行的?支持變法的國君是誰? (2)這次變法改革開始于何時?變法的軍事內容有哪些? (3)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什么精神? (4)根據所學知識,說說這場變法有何意義?
一位秦簡記載:“五人行盜,贓物在一錢以上,斷去左足,并在臉上刺刻涂墨,判為刑徒。”這一記載說明了 A.秦朝的賦稅很沉重 B.秦朝的刑法很殘酷 C.秦朝的偷盜很猖獗 D.秦朝的徭役很繁重
東漢時期,我國涌現出眾多優秀的科學家,他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科學成就,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要影響。以下關聯錯誤的一項是(???? ) A.蔡倫——改進造紙術 B.張仲景——寫成《傷寒雜病論》一書 C.華佗——發明麻沸散”,被稱為醫圣” D.華倫——創造“五禽戲”
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。下列對書法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.鐘繇和胡昭是曹魏時期的書法名家 B.西晉的王羲之將書法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 C.王羲之的筆勢“飄若浮云,矯若驚龍” D.北魏流傳下來的碑刻書法,蒼勁厚重
2015年被視為“一帶一路”(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和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的簡稱)戰略決策落地實施的關鍵年。以下關于古代絲綢之路的敘述,不正確的是( ) A.對開通陸路絲綢之路功勞最大的是張騫 B.西域的葡萄、石榴等作物經此通道傳入中原,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C.其路線是從西漢的首都洛陽出發,直達西亞、非洲 D.這條通道開通后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
“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。”結合所學知識判斷,當時曹操“志”在何處 A. 統一天下 B. 消滅袁紹 C. 廢除漢 D. 建立魏國
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A.夏朝 B.商朝 C.周朝 D.秦朝
秦朝一位鹽商,要到外地去購進一批食鹽。這位商人攜帶的貨幣應該是 A.
傳說繼黃帝之后,黃河流域又出了堯、舜、禹三位杰出的部落聯盟首領,其中舜和禹當上部落聯盟首領都是通過(? ) A. 世襲制??? B. 競選制??? C. 禪讓制??? D. 部落戰爭
中國農業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,目前發現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位于我國的(?????? ) A.閩江流域 B.淮河流域 C.長江流域 D.黃河流域
漢武帝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,下列的各項措施與他有關的是( ) ①削弱諸侯國的勢力②創立中央集權制度③大興儒學教育④統一鑄造五銖錢。 A.②③④ B.①②③ C.①②④ D.①③④
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—三家為諸侯,史稱“三家分晉”,你知道“這三家”是那三家嗎? A. 齊、楚、韓??? B. 趙、魏、燕 C. 韓、趙、魏??? D. 齊、趙、魏
《中國青銅器辭典》全面展現了中國青銅器的現存狀況和研究成果,是目前收錄最為完備的一部大型青銅器的工具書,填補了中國青銅器辭典領域的空白。下列文物最有可能入選該書的是( ) A. 甲骨文 B. 司母戊鼎 C. 商朝的玉虎和玉象 D. 人面魚紋彩陶盆
下列戰役發生在戰國時期的是( ) ①桂陵之戰 ②馬陵之戰 ③城濮之戰 ④長平之戰 A.①②③ B.①②④ C.②③④ D.①③④
“東流不盡秦時水,潤澤天府兩千年”,這幅對聯贊美的是我國古代哪一項著名工程 A.都江堰 B.長城 C.大運河 D.趙州橋
歸納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。以下是某同學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,空框中應填的是( ) A. 西周、春秋 B. 春秋、戰國 C. 西周、東周 D. 東周、戰國
他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,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,曾說“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,可我那柔軟的舌頭還在!”。屬于他思想的是 A.仁政 B.無為 C.兼愛 D.法治
生產工具反映了一定社會歷史時期生產力的發展。下列生產工具發明的先后順序,排列正確的是 A.①②③④ B.②①③④ C.②①④③ D.③①②④
春秋時期農業生產發展較快的主要原因是 A.興修水利工程 B.各諸侯國的重視 C.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 D.人口增多
“蔡侯紙”出現使得造紙術技術和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,這種紙出現在: A.秦朝 B.西漢 C.東漢 D.三國
公元前60年,西漢政府設立了西域都護,說明今地區及巴爾喀什湖以東、以南的廣大地區是我國領土 A.西藏 B.青海 C.寧夏 D.新疆
下列是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的共同點 ①都發生在三國時期 ②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③結果都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④都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戰爭,目的是爭奪統治權 A.①② B.③④ C.②④ D.①③
“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……考古發現包括:10萬多件石器,成批的骨器,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灰燼……其中最厚的灰燼可達4米。灰燼中有很多石頭、骨頭和樸樹籽等。”材料說明北京人(??? ) ①會制造石器???????? ②會種植粟???????? ③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????????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.①③ B.③④ C.①② D.②④
在我國古代,人們常以“牛”“耕”作為名、字,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,字子牛;晉國有位大力士姓牛,字子耕。這反映了牛耕技術在當時備受人們推崇。牛耕的使用開始于 A.春秋后期 B.戰國時期 C.隋唐時期 D.宋元時期
周幽王“烽火戲諸侯”時,諸侯帶領兵馬聞警而至,開赴鎬京勤王,這是遵守了 A.封建制的法規 B.禪讓制的規則 C.世襲制的傳統 D.分封制的義務
某學習小組準備暑假實地參觀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遺址,他們應該去 A.陜西省 B.北京市 C.云南省 D.河南省
學習了“世界古代史”后,某班學習小組以“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展”為主題進行相關活動探究。閱讀材料,完成下列探究活動。 (文明追溯) 材料一? (1)請列舉圖中文明地區出現的文明成就: A??????? B??????? C??????? D??????? (文明交融) 材料二? 亞歷山大東征,羅馬帝國的擴張,阿拉伯帝國的征服……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。但也許橫貫于亞歐大陸絲綢古道上的商隊來往和聯系太平洋西海岸、印度洋、地中海等諸海航路的船只,對古代世界各地生產技術、文化知識的傳播更為重要。 ——齊世榮《世界史——古代史編》總序 (2)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,說說亞歷山大東征帶來的影響。 材料三? “拉丁文化是西方的,中國文化是東方的,而阿拉伯文化卻兩者兼備”。 ——美國科學史家喬治·薩頓 (3)請你說說對喬治·薩頓關于阿拉伯文化說法的理解,并舉三例說明。 (文明感悟) (4)“以史為鑒,面向未來”,綜合上述探究活動及所學知識,請談談現代文明交流中我們應持的態度。
法制是人類不懈的追求。閱讀下列材料: 材料一? 第282條,倘奴隸告其主人云:“你非吾之主人”,則此主人應證實其為自己的奴隸,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。 材料二? 《十二銅表法》規定:債務人如在規定的期限還不出債款,債權人可以將其出賣為奴或殺掉;凡故意傷人肢體而又未能取得調解時,則傷人者也需受到同樣的傷害。 材料三? “沒有東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貴和更神圣。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。”奴隸和隸農必須無條件地服從主人,服從“命運”的安排,對逃亡的奴隸和隸農必須嚴加懲治。 ——《羅馬民法大全》 請回答: (1)材料一中的內容出自哪個國家的哪部法典?該法典在歷史上有什么特殊的地位? (2)材料二說明了《十二銅表法》哪些特點? (3)材料三《羅馬民法大全》制定于哪位皇帝統治期間?它在世界法學史上的地位如何? (4)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,說說上述古代法典體現的法律精神與現代法律精神有何區別?
|